|
|||||
|
|||||
在“把質量看作生命”的電建行業,工程質量的確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兒。他叫劉瑞鵬,是電建核電公司中煤永城項目奮戰在工程一線的質檢專家。參加工作30余年的他,走過祖國的大山大河,在無垠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足跡,漫漫電建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兒,用心守護每一處的工程質量,成就了他那份淡然沉穩與從容。雖然僅僅是工程一線的那束“電建微光”,但他卻用這光照亮了自己的電建人生路。 他的“火眼金睛” 在烈日灼燒的工地上,劉瑞鵬身著厚重工裝,肩挎沉甸甸的驗收包,手持強光電筒,目光如炬掃過每一個施工細節。突然他駐足蹲下,指尖輕觸一處緊固點,聲音堅定如鐵:"停!螺栓帽未鎖緊!"身后技術員瞬間繃緊神經——這個被忽視的節點,實則是支撐件的關鍵受力點。這樣的場景,在劉瑞鵬的電建生涯中已成常態。 故事一:廣東陽江核電的“拆彈”行動。2017年5月,在陽江核電工程廠房主橋架安裝驗收現場,劉瑞鵬在巡視中發現橋架懸吊立柱根部固定方式與建筑剛性梁厚度不匹配,導致3000套壓板螺栓受力不均。這顆“定時炸彈”被他協同團隊按工作程序拆除更換,贏得業主高度認可。 故事二:高空之上的“安全衛士”。2022年盛夏,在邯鄲熱電廠45米鋼屋架上,劉瑞鵬發現主廠房B排5號、8號柱埋件未焊接加固,部分支撐管焊縫未滿焊。他當場要求整改并全程監督,直至隱患徹底消除。 故事三:毫米之間的“質量較真”。2024年1月,在博興項目共箱母線支架驗收中,劉瑞鵬發現支架與墻體彩板出現5厘米的偏差,他立即組織調整。同年9月,他又揪出檢修樓消防管道面漆色差問題,展現“毫米級”的質量控制能力。 他的“洞察秋毫” 在施工過程中,劉瑞鵬提出質量管理“準、嚴、細、實”的工作準則,堅持以現場巡查為主,力求做到“三及時”: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及時把質量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他通過加強質量管理和過程管控,確保每項施工質量受控、可控、在控狀態。與此同時,他還通過嚴把圖紙、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種配件的質量關,做到責任到位、監督到位、執行到位,有效避免和減少了質量問題的發生。 故事一:高加水位的“把控者”。2017年9月,廣東陽江核電施工現場,在5號機組汽機廠房3臺高壓加熱器水位測量筒安裝驗收過程中,對安裝的測量筒水位標高線與加熱器設備標注水位線進行標高復測核對檢查,發現已安裝的測量筒水位標高與加熱器設備本體標注水位線出現不一致情況,偏差60毫米左右,測量筒安裝高度如果不重新調整,設備運行后高加水位偏差較大將影響高加水位調節,同時影響系統運行,出現問題后及時要求班組全部進行整改,避免系統運行隱患。 故事二:汽輪機基礎的“生命線”。2022年7月,邯鄲電廠汽輪機基礎鋼筋埋件焊接加工現場,劉瑞鵬發現2套埋件未采用穿透塞焊方式。這2套承載29噸重、高振動汽輪機中聯門的埋件,經他推動重新焊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故事三:防雷接地的“隱形守護”。2022年9月,邯鄲電廠主廠房A排3號柱外側防雷接地扁鋼埋件出現2處斷點。當時外墻彩板即將覆蓋隱患區域,他連夜組織處理,避免了雨季雷擊事故。 他的“引領傳播” 劉瑞鵬通過質量宣傳、事故案例警示等活動,強化全員質量敬畏心。他編制工藝質量培訓計劃,匯編《質量通病防治手冊》及《成品防護圖冊》,為新學員提供實戰指南。在山東博興項目,他策劃的柱體工藝宣傳展板、設備防護設施成為行業標桿,展現了“一次做對”的質量文化,令業主刮目相看。 2017年在廣東陽江核電項目,劉瑞鵬對電儀安裝實施全過程控制:從技術交底、工器具校驗到電纜端接抽檢,他審核584份質量計劃、500份次圖紙會審,用數據鑄就質量長城。其首創的“動態抽樣檢查法”被推廣至全公司,實現質量控制標準化。 從吉林渾江到江蘇常熟,從寧夏大壩到山東榮成,劉瑞鵬用腳步丈量電建工地。錫林浩特熱電項目并網前,他簽下第3647個“合格”驗收單。這份數字背后,是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堅守:2017年中廣核陽江項目質量先進個人,2022-2024年公司先進生產者等榮譽,既是金閃閃的勛章,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在繁忙的工程現場,劉瑞鵬的故事說不盡、道不完,他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可他有的是踏實肯干的作風和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作為電建行業的一名老員工,他一直默默地用實際行動在工作上發揮著模范作用。平凡的故事還在繼續,其實在每一個電建工地上都有一位“劉瑞鵬”,他們是匯聚成萬家燈火中的顆顆繁星,或許這群人永遠不會綻放異彩,但他們卻是構成時代文明的千萬分力量之一,在平凡的電建崗位上,他們堅守初心,散發出屬于自己的一道道電建微光。 劉瑞鵬在工程現場檢查施工質量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