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指明了方向。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國之大者”,把提升戰略功能價值放在優先位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電建力量。 一、始終堅持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重大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中國電建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持續推動傳統水能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多能互補、深度融合,積極拓展水風光儲一體協同開發等新興領域,持續布局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以守護國家能源安全的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全力建設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重大工程。白鶴灘水電工程(以下簡稱“白鶴灘”)是國家重大工程,是當時全球技術難度最高、地質最為復雜、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勘察試驗和專題研究,為工程建設奠定堅實技術基礎。作為清潔低碳能源、水資源與環境建設的引領者,中國電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論述,以最高站位、最嚴標準、最強力量把能源保供民生工程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質工程和標桿工程。 全力打造流域梯級清潔能源開發原創技術策源地。面向新型電力系統下水能產業新功能新定位,中國電建持續加大水能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力度,聚焦水風光儲協同開發、綠色智能高效建設、一體化安全風險防控等關鍵環節,布局32項科技攻關任務,系統推進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成功探索流域水風光儲多能互補一體化開發建設新模式,有力支撐雅礱江、藏東南等水風光基地建設,有效推動“水能+”領域技術體系重構和產業鏈、創新鏈迭代,10余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加快實現基礎設施建設BIM國產軟件替代。BIM軟件技術是工程建設領域的“卡脖子”技術。中國電建牽頭組建中央企業BIM軟件創新聯合體,整合78家產業鏈相關頭部企業和科研院所力量,聚焦多項基礎性技術封鎖,自主研發BIM仿真系統CyberSim,成功攻克數據轉換、桌面端+WEB+云渲染等技術難題,持續拓展面向點狀工程、線性工程、復雜造型工程等行業通用BIM軟件研發,助力提升國產BIM軟件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二、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帶動產業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央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戰略作用,作出爭當“三個排頭兵”的重要指示。中國電建在水能、風能、太陽能等領域掌握世界一流技術,是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跨越式發展的科技戰略骨干力量。中國電建深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努力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作表率。 集中優勢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趹鹇孕孕屡d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系統部署水能、新能源、地下工程、水資源“四大”業務和深遠海風電、太陽能“兩小”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整合內外部創新資源,扎實推進前瞻性、基礎性、緊迫性核心技術攻關和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應用,加大對“科改示范”“專精特新”“啟航”等科技型子企業政策、資源、機制等支持力度,打造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和轉化應用的原創攻關體系,以“硬技術”和“硬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 堅持科技、數字、產業融合打造新質生產力。深化“人工智能+”專項行動,圍繞用好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化布局“電建智·用”“電建智·數”“電建智·模”“電建智·算”,部署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研發應用場景,推動項目、產品研發。基于人工智能的風電機組全生命周期高精度工業視覺檢測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已在30余個風電場推廣應用。積極推進數字孿生技術研發與運用,引領推動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傳統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國電建以“兩重”“兩新”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大力開展無人碾壓、TBM智能掘進等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積極探索智能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新模式,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方向轉變。極端地質環境大曲率超深定向鉆探連續取心技術和設備實現2000米級深部巖體勘探,刷新世界紀錄;80米級水深海上風電自升式綜合勘測平臺填補我國深遠海風電勘測裝備國產化空白。 三、始終堅持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要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勇于擔當作為,開創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光明的未來”。中國電建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指導原則,深度參與全球能源綠色治理變革,堅定不移推動國際業務優先優質發展,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電建力量。 深化“三個聯通”,當好共建“一帶一路”排頭兵。中國電建國際業務覆蓋11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先后建成東南亞以及非洲最大水電站、美洲最大新能源基地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是服務全球基礎設施“硬聯通”的骨干力量。受托負責開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中心、中國—東盟清潔能源合作中心等重要國際合作機制和國際組織相關支撐工作,推動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運用,以優質中國方案推動規則標準“軟聯通”。積極開展水利、電力行業援外培訓,累計培訓來自亞非拉112個國家的4500余名學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民“心聯通”。 堅持“向新而行”,引領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化新能源領域交流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攬子新能源解決方案,先后建成中資企業首個光熱項目、首個海上風電項目、首個綠氫項目、首個構網型儲能項目,累計在海外承建的電力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240吉瓦。牽頭編制國際綠色能源技術標準,積極參與中國綠證國際互認工作,推動中國水電、新能源設計標準等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應用。 推進“六個轉變”,打造一流國際品牌。自20世紀50年代末參與援外工程開始,中國電建始終站在中國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領域最前沿。面對全球建筑行業深度變革,公司加快推動由政府客戶為主向政府和商業客戶協同開發轉變,由傳統能源、傳統建造模式向新能源、智能建造模式轉變,由國內生產要素為主向屬地化經營和全球資源配置為主轉變,由融資總承包模式為主向現匯、多元化融資、靈活特許經營“三業并舉”轉變,由一般合作模式向產業鏈供應鏈戰略合作共贏的新型合作模式轉變,由規模速度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持續提升“POWERCHINA”品牌國際影響力。 四、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根本是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電建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持續鞏固拓展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成果,推動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企業治理結合起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立完善“第一議題”制度,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確保企業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黨委作用,積極探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實踐路徑,確保公司黨委能夠把牢政治方向、把準戰略方向、把好治理方向,管好重大決策、管住重大事項、管控重大風險,堅持不懈建強組織保落實、提升管理保落實、深化改革保落實、建強隊伍保落實、培育文化保落實??茖W設定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范圍與標準,厘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履行好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把加強黨的建設與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結合起來。主動應對建筑行業形勢挑戰,深入實施“黨建引領項目提質增效”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基礎管理水平、推動創新成果轉化、促進項目降本增效、建強項目管理人才隊伍、涵養行業新風正氣。持續拓展“黨建+”有效載體,聚焦項目建設關鍵環節推動項目管理精細化、工作流程標準化、人財物運行陽光化,有效止住“出血點”、化解“拖累點”、遏制“風險點”,企業經營業績穩中有進,干事創業精氣神明顯提振。 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推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結合起來。堅持把組織配置的“嚴”和市場選擇的“活”結合起來,在企業人才“選育管用”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黨組織把關作用和市場優化配置作用。深入推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強化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聚焦“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實施精準考核。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創新實施“黃牌警示、紅牌退出”機制和綜合分析研判機制,努力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干部隊伍。 把黨內監督與企業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積極構建中國電建“大監督”工作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內部監督體系。堅持效能審計、管理審計、廉潔審計、風險審計的綜合審計理念,全力推動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建立監督協同會商機制,著力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享成果上提升合力,推動解決多頭監督、重復監督問題。 |
||||
|
【打印】
【關閉】
|
||||
|
|